日期:2025-08-24 04:40:52
日期:2025-08-24 04:40:52
豪格:曾经离皇位近在咫尺,却没事学三让,拱手将江山送给福临
自崇德六年(1641年)九月宸妃病逝之后,深爱宸妃的皇太极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。原本身体健壮的他也因为伤心落泪,健康状况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定,经常出现身心不适的情况。
然而,众人认为皇太极之所以身亡是因为过度伤心,大家都相信只需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会康复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仅仅两年后,也就是在崇德八年(1643年)八月初九日这一天,皇太极竟在盛京后宫突然去世。
因此,并未明确规定继承人,所以在大家更加关心谁将会继承皇位,而不是惊讶于皇太极的突然离世。
根据普遍观念,符合继承皇太极皇位的自然是其儿子,而目前皇太极仍有八位存世的儿子,但除豪格外,其他人年龄皆偏年幼,不适合继承皇位。
这样看来,豪格的继位似乎是毫无争议的。
然而,多尔衮,皇太极的弟弟,却表示不满。
尽管在努尔哈赤时期,多尔衮虽然地位较低,却并未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,因为努尔哈赤真正宠爱的是多铎。
然而,在皇太极时代,多尔衮表现出色,与豪格在地位和权力上几乎不相上下。
在权力议题上,豪格和多尔衮都是八大贝勒中实际掌握权力的人物,其中多尔衮主管人事的吏部,而豪格则负责管理财政的户部。
多尔衮掌握正白旗,豪格掌握正蓝旗,这表明了他们在八旗制度中的地位。
在宗室地位上,多尔衮担任和硕睿亲王,而豪格则身为和硕肃亲王。
在战功和能力方面,豪格少年时期便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,立下无数战功。而多尔衮也不甘示弱,在皇太极时期表现突出,击败林丹汗并成功招降了察哈尔部,夺取了传国玉玺,为皇太极登基称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。
在战功方面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尔衮更胜一筹,而且豪格也多次出任多尔衮的副手。
无论从何方面考虑,豪格和多尔衮看起来都没有明显的差异。
在皇太极突然去世后,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上,豪格仍然处于有利地位,毕竟一开始就得到了六旗的支持。
首先来说正蓝旗,豪格是正蓝旗的旗主,正蓝旗内部无论上下都对豪格表示支持。
其次是指的是两黄旗,这两面黄旗是由皇太极掌管的,同时也是驻扎在京畿地区,有很多重要官员驻守。
索尼在内院担任职务,是皇太极的亲信大臣,身居要职,正黄旗的鳌拜和图赖则分别担任护军统领一职,相当于现代的九门提督,负责保卫皇城的安全。他们的地位至关重要,拉拢他们就能获得强大的支持。
作为皇太极亲自领导的两旗,两黄旗上下一心希望皇子能够继承王位,以确保两黄旗继续保持领先地位。目前,唯一成年且有战功的皇子就是豪格,两黄旗自然表达了对豪格继位的支持。
到目前为止,豪格已经赢得了两位黄旗的支持。
就算其他旗主呢?代善直接表达了他对努尔哈赤储君的看法。
尽管此刻代善已年迈,但他依然是皇太极之后中地位和声望最显赫的宗室之一,他的言行举足轻重,无人敢轻易违背;他还被选为立储君会议的主持人。
因此,代善在会议开始时表示: "帝的长子,应当接受皇位的责任。"
代善的次子硕托掌管着正红旗,而第七子满达海则主管着镶红旗。这样说来,可以认为两大红旗也在支持豪格。
代善一旦表态支持豪格,济尔哈朗所在的镶蓝旗也开始倾向于支持豪格。
多尔衮的地位、功劳和威望远不及济尔哈朗,因此他的意见虽然重要,但毕竟是努尔哈赤的侄子,没有继承权。因此,当两黄旗和代善表示支持豪格的提议时,济尔哈朗也表态:“我也是这样想的。”
豪格得到了两黄旗和正蓝旗的支持,还有两红旗和镶蓝旗的拥戴,代善和济尔哈朗也赞同他接任,这种形势下怎么可能会失败呢?
目前,多尔衮真正的盟友仅有三人,分别是两个兄弟阿济格、多铎以及阿达礼,但阿达礼是代善的孙子,在局势没有明朗前上蹿下跳,甚至公开支持多尔衮,结果被爷爷代善直接处死了。与此相比,多尔衮的盟友实为寥寥可数。
目前,多尔衮只能依靠两位兄弟了,然而与多尔衮相比,多铎和阿济格完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。
虽然阿济格在战场上十分勇猛,但除了作战之外,他毫无长处,经历跌宕起伏,最终勉强混得了一个郡王的头衔。
多尔衮在行动上总是领先,而多铎则喜欢撒娇任性,与多尔衮的步调格格不入。可以说,多尔衮在前行的过程中,多铎简直就是个拖累,这也说明了两人之间并非完全一致,并非铁了心支持多尔衮升位。
豪格对这几位人物非常了解,自然清楚多铎和阿济格的性格特点,因此他根本不会担心多尔衮会和他竞争。
这样一来,豪格自信认为自己占据优势,得到了六旗的支持,而且备受尊重的代善和济尔哈朗也支持他,飞龙骑怎么可能输呢?
因此,豪格的思绪开始活跃起来,他准备学习老父亲的三让。
在得到济尔哈朗的支持后,当代善提议由豪格继位。豪格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,说了一句“德浅福薄”,随后便离开了座位。
代善感到相当尴尬。
豪格深信自己已经胜券在握,因此即使他离开现场,其他人也会劝说他回来继承皇位。
豪格刚离开,阿济格和多铎迫不及待地跃出,表示支持多尔衮登基,多尔衮则选择观望局势,没有开口说话。
多尔衮毫无动静,多铎着急地再次说道:“太祖遗诏中有我的立储之名。”
多尔衮一脸懵懂,显然对于多铎也存在争夺皇位的野心这一点十分惊讶。毕竟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,继位问题一直是互相角逐和拉扯的,现在他如此提出,难免会引发不小的风波。可以看出,多铎对于支持自己的哥哥并不十分坚定。
多尔衮立刻机智地回答说:“肃亲王亦有名,不仅仅是王”。
你是在问这句话的意思吗?就是说,就算是豪格也在太祖的遗诏上,你想要依靠太祖的遗诏登基,可能有些妄想了。
多铎看到老哥不支持自己,于是选择了放弃顾全自己形象的做法,表示宁愿支持代善而不愿意被排除在外:“如果不能让我成为皇帝,那就让礼亲王代善来继承吧。”
实话实说,代善已经六十岁了,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平衡八旗的力量。与其如此,不如努力维护自己的两红旗势力,继续稳固老大哥的地位。因此,他采取了一种太极的策略:“如果睿亲王同意,对我国家是一种福音;否则就得立皇子。我年纪已经老了,还能战胜这一切吗?”
一看到两黄旗,就决定要由两白旗的人来继承皇位。他们不肯妥协,当即高声宣称:“我们食于帝,衣于帝,受帝养育之恩与天同等重要。如果不立帝之子为继承人,宁愿死于地下,永远随从帝在地底下。”
这已经是在进行逼迫皇位继承了,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底线,即必须立即先帝的儿子为皇帝,如果不立即,恐怕会不得不动起刀剑来。
眼下,两黄旗护卫正在守卫崇政殿,多尔衮等人不得不思考这一问题,一时间气氛变得紧张起来。
可以从这方面得出结论,即便豪格已经离开,两黄旗的立场依然坚定,这表明豪格的自信丝毫不是没有根据的。
正是因为这番言辞,使得多尔衮敏锐地领悟到了如何化解豪格家族的优势。毕竟,虽然两黄旗宣称要立先帝之子为新君,但并未明说将立哪一位子嗣。他可以选择支持并立皇太极的其他幼子,然后由拉济尔哈朗辅政,从而解决这些问题。
多尔衮稍加思索,随后主动踏出一步。鉴于众人难以得到支持,何不让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继位,自己和济尔哈朗辅佐其执政呢?
福临为何受到选中?叶布舒、韬塞、常舒和高塞都是庶妃所生,所以被排除在皇位之外。至于硕塞,其母亲曾被皇太极赐予大臣占·土谢图为妻,因此无法继承王位。
福临和博穆博果尔是唯一剩下的两位继承者,前者是科尔沁部出身,作为早期与多尔衮家族结盟的对象,而多尔衮三兄弟的正福晋均出自科尔沁部,因此,他们支持福临的立位必将获得科尔沁部的支持。
福临年龄比博穆博果尔大,因此被选中,其他人也没有太多异议。
两黄旗的原则是支持皇太极的继承人,而立福临则确保了自己的利益。因为豪格是正蓝旗的旗主,他继承王位后可能会偏向正蓝旗,因此两黄旗立即表示接受。毕竟豪格是正蓝旗旗主,继位后说不定倚重正蓝旗,所以两黄旗立马表示接受。
济尔哈朗意外地被提拔为辅政大臣,这给予他比起原先支持豪格更大的回报,这是他之前未曾预料到的,因此他立刻表示支持。
关于继承权,他曾向豪格和多尔衮提出建议,至于福临,大家都认可,因此他也没有异议。此外,阿济格和多铎都表示对谁登基并不在意,毕竟皇位对他们来说并非关键。
豪格一走,顺风局便变成了逆风局。
原本得到了六旗支持,但现在只有自己的正蓝旗了,一个正蓝旗根本无法掀起波澜。
多尔衮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精准地瞄准了要害,仅仅一个提议就确保了除豪格之外所有人的利益。
尽管自己放弃了皇位,但却获得了摄政王的实际权力,在济尔哈朗的掩护下,无疑最终成为自己的利益。
因此,豪格遭遇了一场惨败,完全失败了。
坦白说,如果多尔衮没有主动提议立福临这个方案,豪格必然会再次被提议成为继任者,届时豪格只需做出一点让步,事情就会圆满解决。
然而,在关键时刻,多尔衮的出现给了致命的一击,导致原本的优势完全丧失。
因此,有时候政治斗争是如此残酷,即使一个势力在表面上占据优势,但最终结果仍然未知,没有人能确保他们会笑到最后。毕竟,只要利益足够,任何人都可能转变立场,找到新的优势地位。
豪格还没有意识到多尔衮究竟掌握了多少技巧,因此在信心满满的情况下,却与皇位失之交臂,这正是他所欠缺的。
豪格啊,为什么当初你不顺水推舟呢?这样就不会出现后续的问题,也就不会导致被囚禁而死了。这样说是有道理的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中鑫优配,可以加杠杆的股票平台,金勺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