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8-24 04:52:38
日期:2025-08-24 04:52:38
耿直的罗瑞卿将军,一生坚守原则不动摇
作者:吴东峰
罗瑞卿将军身材挺拔,鼻梁笔直,双目明亮有神。在人群中,他宛如一只鹤立鸡群,格外引人注目。毛泽东曾戏称他为“罗长子”。
传闻之中,有人向邓小平献上礼物,邓小平却回应:“礼物收下,事务不办。”又有他人向周恩来献上礼品,周恩来则答:“礼品可收,但需付费。”而罗瑞卿将军面对送礼者,则是如此回应:“礼物退还,本人将受处分。”当时的人们便以此事评说三人的原则性风格各异。
在红军年代,正值第二次反“围剿”战役之际。那时,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的政委罗瑞卿将军不幸头部中弹,子弹从左侧太阳穴下方穿入,穿透颅骨。由于弹创部位不宜手术,后勤部已做好准备,通知制作棺木。将军陷入昏迷数日,稍有苏醒之际,听到隔壁传来锯木声,夹杂着人声议论:“棺材做得长一些,没见那人,个子长得真好高啊!”毛泽东听闻此言,感慨道:“罗瑞卿将军是阎王爷点名却未去报到的人。”
1938年,延安城内。罗瑞卿将军,时任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长,应毛泽东的指示,着手著述《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》一著。那时,将军与毛泽东同住一地,往来频繁,时常交流心得。一日,毛泽东兴起,来到将军住所,提笔题写两句赠予他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不幸的是,将军在“文革”期间的经历,竟与这两句话不谋而合。
罗瑞卿将军行事雷厉风行,果断高效,工作效率令人称道。将军夫人郝治平曾告我,将军晚餐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我则在一旁削水果供他享用;秘书则在一旁口头汇报工作。用餐完毕,将军便开始指示工作,秘书则认真记录。随后,将军对秘书说:“请在客厅稍作等候。”他迅速拿起文件,摆放在办公桌上,“哗啦哗啦”地翻阅,笔触如飞,片刻间便批阅完毕,交由秘书去办理。据秘书统计,1960年全年,罗瑞卿将军共处理文电3.6万份,平均每月3000份,每天100份。当时,将军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要职。
郝治平续道,罗瑞卿将军日理万机,即便夜幕低垂,亦未曾有片刻闲暇。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位领导偏好夜间办公,频繁向他寻求协助。毛泽东不论是在饭前、饭后,抑或深夜时分,一旦有事便会立刻寻找罗瑞卿,罗瑞卿接到命令后,即刻动身,绝无丝毫拖延。周恩来每遇要事需罗瑞卿处理,必先询问:“他已休息了吗?若是已睡,就无需打扰他。”后来,罗瑞卿将军得知此事后,便吩咐家人与秘书:“不,即便他已入睡,也必须叫醒他。公务之事绝不可有所耽误。”
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天,罗瑞卿上将回到家中,向妻子郝治平索要零钱:“你能不能一角一角地帮我凑十张票?”郝治平好奇地问:“这钱要用来做什么?”上将回答:“昨天在大会堂参加会议时,有人请我喝茶,今天我打算回请他们。”郝治平向旁人提起:“将军的记忆力非常出色,只是对于家中财务状况却不太清楚,这还是他第一次向我开口借钱。”
1963年12月初,叶剑英元帅亲临现场观摩了南京军区第十二军的“郭兴福教学法”。叶帅对此给予高度赞扬,称赞道:“思维独到,视野开阔。”27日,叶帅向军委提交了专题报告,提议将此教学法在全军范围内推广。毛泽东主席审阅后批示:“郭兴福教学法不仅继承了我国军队的练兵传统,更在于其发扬光大。”罗瑞卿将军闻讯后迅速行动,大力推广。据郭兴福同志所述,当年自1月至10月,罗瑞卿总长先后组织我们十余次赴各部队进行示范表演。每次表演结束后,罗总长都会发表讲话。
1965年5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废除军衔制度,全体官兵统一佩戴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。某日,毛泽东的夫人江青在见到罗瑞卿将军时,她表示:“我对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,能否也给我制作一套新式的军装呢?”经过深思熟虑,罗瑞卿将军认为江青并非军人,不宜身着军装,因此指示相关部门仅提供一套军装,但不含领章和帽徽。这一决定让江青深感不满。
1965年冬季,在上海秘密召开了一次中央会议。在会议开始前,仅有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林彪等极少数高层领导知晓会议的具体内容。在会上,林彪的妻子叶群散发了针对罗瑞卿的“反党篡军”指控材料,共计十一份。对此,刘少奇表示难以置信,而邓小平则回应称“无证据可查”(针对刘亚楼所揭露的问题)。朱德保持沉默,事后对康克清说:“反动肃清竟然深入到我们党的核心层,是真是假,实在难以辨明。”在会议期间,罗瑞卿将军曾致电周恩来总理,请求面见主席,但总理婉言拒绝,并强调:“这不妥当。”当罗瑞卿表示要给林彪打电话时,周恩来总理大声斥责:“你太幼稚了!”这一事件在罗瑞卿的女儿点点后来的回忆录中被详细记载。
1966年三月,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对罗瑞卿的批判会议,该会议由邓小平、彭真、叶剑英三位领导人共同主持。会议伊始,邓小平便表示:“我需要请个假,将前往西北地区。”在会议进程中,彭真提醒大家:“请大家发表意见时,有话则讲,无话则免。情绪激动时所说之言,待您冷静下来后,或许会感到懊悔。”正是因为这番话,彭真也遭到了激烈的批评。随后,会议的主持权便转交给了叶剑英元帅。
1966年3月18日的夜晚,罗瑞卿将军身着睡衣,不幸跳楼,虽幸免于难但左腿足跟骨骨折。因此,批罗会议不得不暂停。当晚,将军留下遗书,写道:“治平:关于会议之事,我未曾向你透露,这是为了恪守纪律——永别了,孩子们,希望你们能永远听从党的教导,遵循毛主席的指示!我们的党永远都是光荣的、正确的、伟大的,你要不断自我革新!永远革命!”
“此事你们不必再管,我来处理。”然而,海军依旧照常准备演习。罗瑞卿将军得知后,将自己的意见报告给了华国锋和邓小平。邓小平表示:“我完全赞同你的观点,大连的演习不宜进行。”华国锋主席闻言沉默不语。后来,郝治平夫人询问将军:“你刚复出就顶撞了最高领导人,你不感到害怕吗?”将军镇定地回答:“有什么可怕的?无非是被打倒一次。既然把我放在这个位置,我就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。”
罗瑞卿将军复出之际,曾对郝治平言:“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时不我待。自今往后,我虽已年届七十二,却要活得像二十七岁那般意气风发。”郝治平回应道:“他向来如此,性格耿直,工作拼命。人各有志,本性难移。他虽历经文化大革命,汲取了教训,但在面对问题时,他非但不曾圆滑处世,反而变得更加耿直,更加拼尽全力。”
“即便有人反对发表这篇文章,也无妨,一旦出现问题,责任由我承担,打板子就打在我身上。”
1978年7月,在邓小平的批准下,罗瑞卿将军踏上了前往德国波恩治疗腿疾的旅程。8月2日,他接受了手术,并于中午12时成功完成。手术结束后,将军醒来,用流利的英语向德国医生致以问候:“晚上好,非常感谢您!”然而,命运却在不经意间转折,8月3日凌晨2点40分,罗瑞卿将军因心肌梗死不幸离世,享年72岁。郝治平告知我,同年8月10日,中央政府派专机将罗瑞卿将军的遗体运回北京。那一天,北京下起了大雨,飞机刚刚降落,便见到邓小平伫立在机场,面容沉重,任凭风吹雨打,毫不动摇。当将军的棺木被抬下飞机时,邓小平上前轻轻触摸棺木,悲痛地说:“在最最需要你的时候,你却离我们而去!”邓小平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泪水,话语中充满了悲痛,郝治平以及将军的子女听闻此言,无不泪流满面。
中鑫优配,可以加杠杆的股票平台,金勺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